最近,《济南市总体城市设计修编(征求意见稿)》、《济南市中心城滨水空间专项城市设计(征求意见稿)》正式对外发布并向社会征求意见。
前者在总体城市设计上,强调以泰山、黄河为生态本底构筑“大济南”的空间框架,以“山泉湖河城、岳渎齐鲁风、鹊华新画卷”为总体目标。
后者将滨水空间作为济南传承历史背景和文化、展现城市风貌、提升空间品质的重要空间载体,提出“一带一河、十主多支、八湖百泉”空间结构。
自古以来,从南至北,由东到西,中国不乏山城与水城。但能一次性集齐“山、泉、湖、河”,构成与“城”天然融为一体的空间体验格局,唯有济南。
11月1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设计(2021—2035年)》,构筑了济南未来发展蓝图的大骨架。此次对外发布的两份征求方案,能够说是对大骨架进行的详细填充,我们一一来分析。
前言中提到,这是济南首次开展全域10244平方公里的全要素空间统筹与设计,且强调了济南是我国唯一一座岳渎交汇、黄河下游两岸发展的省会城市的独特性。最终总体意象用8个字来呈现:山河胜境,天下泉城。
方案中提到需要打造的两种格局。一种是市域空间格局,形成市域“山、河、轴、城、乡”景观风貌塑造的战略共识,构建“一山、一河、一轴、多廊、多片”的市域特色空间格局。
“山河定泉城”展现“通达山河、多廊多点”的山河格局。以泰山为生态绿心、黄河为生态主轴,全方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类生态资源,构建以南北走向为主导、东西走向为辅助的生态廊道。
“枢轴承文脉”打造“聚点成核、轴廊链接”的文化骨架。加强城子崖、灵岩寺、胶济铁路等重点核心节点和片区的保护利用。并依托泰山和齐长城两大世界级文化遗产,塑造“引寺连关、文旅融合”的文化脊脉。
“六彩焕城乡”塑炼“分区引导、特色提炼”的风貌体系。提炼“鹊华秋色、黄河圣境”“龙山绣水、百脉泉源”“千年冶都、汶河之源”等最具特色的十大场景,展现泉城山水人文景观的多样性。
另一种是中心城区空间格局,以“轴带引领、三心聚核、双环八楔、八廊十城”为定位,逐步转向以黄河为轴带、鹊华为绿核的组团式发展格局。
其中提到的“划分城市组团,引导城市风貌”是个亮点。所谓的“城市组团”,是指在城市规划中,将城市划分为若干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片区,有利于提升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资源合理运用。
在方案规划图中,能够正常的看到中间是三大块,分别是历史之城、现代之城、未来之城。中部历史之城突出“古今交融、泉城风韵”,东部现代之城突出“现代活力、繁华都会”,北部未来之城突出“未来科创、田园城市”。
外围则是产城组团,科创大走廊科学之城、唐冶创新之城、孙村智造之城、董家陆港之城、崔寨北新能源之城、孙耿绿色之城、西客站·医学中心枢纽·康养之城等,以特色产业引领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创新型、生态型、富有现代感的产城风貌。
设计针对济南中心城区滨水空间,按照生态优先、人民共享、传承文脉、因河施策的规划原则,推动生态景观、功能活力、滨水交通、历史背景和文化、空间形态五维共治,实现生态可亲、活力可游、交通可达、空间可商、文化可感的目标。
在规划的“一带一河、十主多支、八湖百泉”的空间结构中,“一带一河”分别是黄河生态风貌带、小清河生态景观带。十条主要河流景观廊道包括玉符河、腊山河、兴济河、古城相关水系、全福河、大辛河、韩仓河、巨野河、徒骇河、大寺河。八湖则包括大明湖、云锦湖、华山湖、鹊山水库(龙湖湿地)、美里湖、济西湿地、狼猫山水库、清河湿地。百泉则包括古城四大泉群、白泉泉群、涌泉泉群、玉河泉泉群。
根据设计中的重点河湖指引,黄河济南段将打造黄河流域中下游城河共融样板区,具有宏观尺度价值的生态廊、生态价值彰显的黄金画卷、黄河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活力带。
重点新建区段包含华山北、龙湖湿地片区、鹊山生态文化区、都市阳台、黄河体育馆及周边、会展中心及周边、临空沿黄地块等。不仅将以绿道串联沿河公园节点,构建世界级水准的沿黄自然公园和生态景观体系,还将强化鹊华圣境历史风貌场景,恢复历史古渡场景,提升滩区农业、生态湿地场景。
小清河将打造城市滨水宜居生活的典型示范区,变身成为蓝绿交融的生态休闲之脉、文化渊源深厚的多彩文化之廊、功能多元的创新活力之脊。重点新建区段包含云锦湖、华山湖南侧、医学中心北部区域、清河港区域等。同时将打造四水交汇、泺口商贸、鹊华秋色、清河入海等特色场景。
从两项方案的规划来看,济南的城市发展将更看重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空间品质提升和市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将构建一个生态友好、文化丰富、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城市,逐步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居民的幸福感。
这也与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设计中,国家赋予济南“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城市定位有着确切联系。
作为黄河流经的最后一个省会城市,济南的地位十分突出,作用无可替代,长期以来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承担着“重要支点”的角色。尤其从11月8日济南召开的“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五周年”主题新闻发布会得知,战略实施五周年以来,济南2019—2023年的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跨越了三个“千亿台阶”,从9443.37亿元上升到12757.4亿元。
“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的新定位,无疑是希望济南在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在经济、文化、科技、生态、民生等多个领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在前面提到的中心城区空间格局中,“三心聚核”指的是历史之心、现代之心、未来之心与鹊华生态核。从规划图看,起步区就是未来之心,鹊华生态核的打造范围也涉及起步区。
如今起步区整座新城的城市框架在这里拔节生长,秉承“田野风光、园林景致、品质城郭、活力市井”理念,打造新时代现代化田园新城;重点项目在这里接连实现有力突破,大桥组团城市副中心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崔寨组团现代产业新城蝶变新生,“南城中镇北乡”的区域发展格局基本成形;产业兴城高质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为主体,高端服务业为支撑的“3+1”现代产业体系日渐完善,数字化的经济产业园、中科新经济科创园、未来产业园等一批高端产业园区发挥强劲有力的发展势头。
此外,规划中的泉城特色风貌轴与黄河生态风貌带,也是最能体现济南坚定不移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城市景观带。
尤其是泉城特色风貌轴,轴线由原千佛山到黄河的尺度,扩展到玉函山至黄河北部郊野,沿轴分段包括岱岳、南城、古城、北湖、大桥、田园六段特色城市空间。既是文化轴线,又是山水风貌轴线,更浓缩了这座城市自古至今的精华。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历史上的济南是一座很有韵味的城市,此次设计能否谱写济南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篇章?时间会给出最终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