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与中国版权协会文字版权工作委员会在京举办2021数字版权保护与发展论坛。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版权)局局长王野霏,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顾涛出席论坛并致辞。北京市委宣传部版权管理处处长冷文波,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姜颖,中国版权协会文字版权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权与对外交流合作部主任张晓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小鲁、法学院教授万勇,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主任白连永、副主任李方丽,和来自央视网、人民网、光明网、腾讯、字节跳动、新浪、搜狐、哔哩哔哩等二十余家数字版权企业的代表参与论坛。
顾涛在致辞中指出,数字版权产业是数字化的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版权制度为数字作品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数字版权的保护和发展事关数字版权产业能否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经济效益能否不断的提高。在国家全力发展数字化的经济的背景下,就数字版权保护与发展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将有利于加强行业交流,促使行形成业共识,共同谋求行业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将持续在数字版权领域精耕细作,努力为我国数字版权、数字化的经济的发展贡献一臂之力。
王野霏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北京市版权局创新方式方法,充分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联合北京互联网法院开展区块链服务平台对接,完成“版权链-天平链”共治机制建设,积极地推进数字版权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深入开展“剑网”专项行动、重点领域网络版权预警监测,坚持以案件查办推进网络版权监管,强化网络站点平台企业版权保护意识,推动网络版权社会共治。未来,随着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数字中国战略深入实施,北京市版权局将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推进数字版权的保护和发展。
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发布了“2021中国数字版权产业最受大学生关注雇主TOP30”榜单和“2021数字版权保护与发展十大关键词”。光明网等四家媒体机构入选TOP30榜单。
“2021中国数字版权产业最受大学生关注雇主TOP30”榜单由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200多所高校的几千名在校大学生投票产生,覆盖数字阅读、网络动漫、数字音乐、在线游戏、网络视频、网络新媒体、网络直播、短视频八大行业。
2021数字版权保护与发展十大关键词分别为“新《著作权法》实施”“剑网2021专项行动”“两个70%”“元宇宙”“NFT”“二创短视频”“在线教育”“反垄断”“相互连通”“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对2021年数字版权保护与发展的热点话题与关键节点进行了回顾与盘点,覆盖立法、司法、行政执法、产业高质量发展每个方面。年度十大关键词为首次发布,与会者表示,十大关键词很好地反映了数字版权保护与发展的年度发展状况,其中部分关键词未来还将持续影响数字版权保护与发展的进程。
主旨演讲环节,刘小鲁分析了后疫情时代我们国家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与挑战,他认为,我国数字化的经济发展有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供给,疫情之后企业数字化转型及消费模式转变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互联网巨头对市场之间的竞争秩序和创新的威胁、数字化的经济对收入分配的结构性影响和“数字鸿沟”问题、数字化的经济关键技术领域内的自主可控、数字化转型的效果的不明朗以及平台竞争由增量转向存量的转变将是未来数字化的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万勇在演讲中提出,版权制度随技术的发展而持续不断的发展,版权制度发展史也是技术创新史,国际版权制度发展至今,版权的客体和重要权利已完成体系化,国际版权条约未来可发展的空间存在限制,可能由多边条约向复边和双边条约转变。具体到避风港规则和强制性过滤机制的法律争议,他认为,中国应结合本国的真实的情况,作出理性的制度选择。姜颖介绍了北京互联网法院的著作权案件审理的基本情况,重点分析了其在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商业维权与黑灰产问题,并从司法引领、府院联动、平台责任和法治宣传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思路。张晓霞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教科书版权保护的实践与思考。12426版权监测中心主任吴冠勇及字节跳动法务部法律研究总监李颖就短视频的版权保护与交易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育学生的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逐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大家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化的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化的经济成为中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精准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逐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身个人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体系、传统产业与新兴起的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所有的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化的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稳步的增长和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