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几十公里挡道的都是什么
来源:台球直播斯诺克直播    发布时间:2024-04-11 08:18:11

详细说明/DETAILED DESCRIPTION

  进入密集修路季,在市区开车越来越堵。近年来,济南的自行车出行率每况愈下,为什么路这么堵人们还不喜欢骑自行车?除了地形、空气等因素外,有什么人为的因素在影响人们绿色出行的积极性?17日、18日两天,齐鲁晚报记者骑上自行车,绕着高新区、泉城路附近的慢行区以及经十路、旅游路、文化西路等主干道转了转,短短几十公里的路程,发现的问题还真不少。

  记者在骑行过程中发现,保障机动车出行却牺牲自行车道的情况比比皆是。如何能够既提高机动车通行效率又保障非机动车的路权,需要相关部门周全考虑。

  17日一早,齐鲁晚报记者从旅游路上的太和广场出发,沿旅游路向东骑行,这一路段的自行车道虽然不宽,但对骑行来说足够了。

  齐鲁晚报记者骑行的路上不时有汽车在后面鸣笛,想要借自行车道超车。由于正处上坡,实在骑不快,齐鲁晚报记者只能在遇到单位门口时靠边骑,给机动车腾出自行车道。

  在经过千佛山南路路口时,机动车在路权上的优势表现得格外明显。在这一路口前一两百米的地方有一块显示牌,据周边居民介绍,之前这个牌子会滚动显示“慢行交通神圣不可侵犯”,但对于慢行交通路权的保障,却没有显示出来。

  经过显示牌后在靠近路口处,地上的自行车道突然不见了,原来的两条机动车道变成了三条,机动车走到这里纷纷变道,把自行车、电动车挤得只能尽量贴边,或者停下来把车搬到人行道上,以免被机动车刮到或碰到。

  就这样,一直到开元隧道洞口,一路都看不到自行车道。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经十路上。在经十路和奥体西路交叉口东向路段,原本就不宽的自行车道也被机动车道占用,变成了一条右转车道。

  18日上午,记者在闵子骞路上骑行发现,每到离路口几十米的位置,要占用自行车道之前,都会有一个指示牌,将非机动车引导到比较宽的人行道上,并且会设置一个相对平坦的斜坡。通过这一种方式,机动车通过路口的效率提高了,非机动车也不需要和机动车挤在一起,可见二者的路权并非完全对立,只要换换思路,同样能找到平衡。

  明明自行车道就在眼前,却有多种障碍物,不得不到机动车道上骑行。在众多占用自行车道的情况中,停车是最常见的一种。

  千佛山南路是市区最陡的大坡之一,骑行爱好者把它称为“海盗坡”。齐鲁晚报记者沿海盗坡下坡,车闸一直没敢松开,旁边的机动车速度也很快,从身边呼啸而过。但走到中间位置,非机动车道上停了好几辆机动车挡住去路,记者只好停下车,想走人行道,可上了人行道却发现,人行道也被车辆挡住了。

  转弯来到千佛山西路,西侧的自行车道被划成限时停车位,可供夜间停车,明明不是可以停车的时间,路边还是停着几辆机动车。在这条路的北段,两侧干脆全停上了车。

  实际上,占用非机动车道停车在济南十分普遍,甚至有原来官方划定的非机动车道,又被官方重新划成了停车位。

  18日上午,齐鲁晚报记者骑车来到高新区雨滴广场附近发现,在崇华路、舜华西路等路段,道路两侧都是绿色车道,上面还画着自行车标志,但已经停满了机动车,仔细一看,还都是划的车位。

  齐鲁晚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这里的绿色车道是在2014年划定的,交警部门负责人当时表示,设置绿色自行车道是为保障骑车人的路权。如今,时隔近两年,当时承诺的保障骑车人路权已经化为泡影。

  齐鲁晚报记者从高新区一路沿工业南路、花园路骑行到山大路。工业南路、花园路都有单独的自行车道,由绿化带隔开,虽然也有停车现象,但通行可以保证。

  山大路的机动车道是双向四车道,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也用绿化带隔离开来,但非机动车道并没有设置在柏油路面上,而是规划在道路两侧的水泥路面上,并且比机动车道高出一块路沿石的高度。齐鲁晚报记者发现,很多人骑车从花园路拐入山大路时,习惯性地在柏油路面的机动车道上行驶,出现机非混行的情况。

  经过农行科技城支行后,水泥路面的非机动车道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花砖铺成的路面。由于附近有个物流市场,私家车、货车、电动三轮车等占据了原本的非机动车道。虽然在花砖上能看出非机动车道的标志,但已形同虚设。在这段花砖式非机动车道上,齐鲁晚报记者的自行车不时被装卸货的车辆挡住去路,旁边干活的工人冲着齐鲁晚报记者说:“马路上那么多道儿,干吗非要走这儿?”

  停车难,不仅是机动车要面临的问题,非机动车同样会遇到,主要是难以找到放心的地方。

  齐鲁晚报记者骑行到泺源大街看到,几乎每一幢大楼的楼前都会停着一堆自行车或电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看起来乱七八糟,人行道上的盲道也都被占用。

  在文化西路省中医门口,两处自行车停放点都设在人行道上,其中一处还有人收费。山大路、黑虎泉西路的停车位也都设置在人行道上,并且装上了铁架子。18日上午,记者在山大路看到,这些停车的铁架几乎都处于闲置状态,旁边却三三两两地停着自行车和电动车。

  在泉城路南恒隆广场路段,设置了多处免费自行车停放点,全部用栅栏围了起来,栅栏上面印着宣传画,看起来比较美观。不过,仍有很多车辆在免费停车点周围乱停,和停放整齐的停车点相比,简直就是“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区别。

  比乱停车更让人闹心的是丢车。市民张先生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说起来我也够倒霉的,一年多前买了辆自行车,买的当天下午带孩子到泉城广场玩,半小时的工夫车就没了。”张先生说,后来他又买了辆电瓶车,停在单位楼下,也是过了没多久,电瓶就让人偷了。

  有过张先生这种遭遇的市民不在少数,但齐鲁晚报记者在泉城路周边发现,这里虽然处于慢生活街区内,但想找个看车处还真不容易。

  “整个黑虎泉西路,现在就两个看车点了。”在黑虎泉西路和榜棚街交叉口处,看车的刘女士和记者说,停放自行车和电动车,每次收费5毛钱。

  刘女士说,这几年骑自行车的人慢慢地少,看车生意也慢慢变得差,“昨天一上午才收了8元钱,我们计划干完这个月就不干了。”刘女士看自行车已有20多年了。“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在泉城路上看,那时候看车的有上百人,分成七八个组。”

  “泉城路一共三个看车处,再加上榜棚街一个,算是四个吧。”在红尚坊附近的一名看车人说,他平时主要看机动车,顺便看自行车。在他这里,停放一次收费1元。

  齐鲁晚报记者从市物价局了解到,从1999年开始,济南的非机动车停车收费一直执行白天2毛/次、夜间5毛/次,摩托车白天5毛/次、夜间1元/次。

  “现在,关于非机动车的收费管理的确是个难题。”市物价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现在的自行车收费人员和看车点都是街道办负责,“从现在的收费情况看,收入已经不能负担收费人员的工资。如果取消了看车点,自行车、电瓶车被盗等案件又会大量增加。”

  上述负责这个的人说,济南目前正在提倡慢行交通,提高收费标准并不符合未来慢行交通发展的趋势。“这些矛盾该如何疏导,现在仍处于研讨阶段。”

  其实,关于非机动车收费,明确管理主体才是根本。上述负责这个的人说:“如果只是提高收费标准,并不能解决管理问题。多个部门正向政府建议,明确管理主体后,把非机动车统一管起来,再制定相应的管理、收费政策。”

  这几天,有个网帖传得挺火,说的是在济南骑自行车就是“找虐”,并且列了地形不适合长距离骑行、粉尘太多、逆行电动车多、不设自行车道等几大理由。两天的骑行体验下来,齐鲁晚报记者的亲身经历也印证了这个网帖说得还挺靠谱。

  济南坡道多,很多都挺陡,下坡骑行挺轻松,上坡就只能推着走了。这几天虽然空气不错,但旁边就是汽车突突排尾气,呼吸的时候心中还是有点打怵。加上大风烈日,骑上那么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什么发型、妆容,通通都不复存在。与这一些因素相比,人为设置的障碍,更是打击人们骑车的积极性。

  这几年,每次说到治堵,济南列出的若干条措施中,总会有一条“鼓励发展慢行交通”,连街头的显示牌上写的都是“慢行交通神圣不可侵犯”。对于骑行者来说,路权应该被充分尊重,但是两天的骑行下来,齐鲁晚报记者却感觉到,不仅是机动车司机在对待骑行人时态度强硬,有关部门在路口划线或者设置停车位的时候,似乎也没有把慢行交通摆在神圣不可侵犯的位置。

  当然,济南也采取了很多保护慢行交通的措施,例如泺源大街上的护栏、舜耕路上的绿化隔离。但在没有栏杆隔离的地方,自行车道大都成了机动车想停就停、想占就占的区域,只要交警不贴罚单,那就万事大吉。

  除了贴罚单、设置护栏,还有更好的办法吗?慢行交通应该是一个系统,如果真想建设这样一个系统,鼓励和保护就不能总是落在纸上、嘴上,更重要的是得落实在每一条道路上,落实在行动中。要做到这些,就需要管理部门的魄力和智慧。

  同样需要管理部门魄力和智慧的还有非机动车的停车问题。骑行的过程中,齐鲁晚报记者一直在想,机动车停车现在都有了专门的管理部门,为何非机动车停车连个统一的管理主体都没有呢?能否在办公设施附近设置统一的停车设施,加装摄像头,让偷车贼不敢下手?能否在公交车站附近设置停车看车点,让人们能骑自行车前来乘公交,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这些都是基础,要是真想鼓励慢行交通,不妨多为慢行交通考虑一下。如果解决了这样一些问题,愿意骑车的人自然就会多一些。

上一页: 装置路沿石现场浇筑施行工程技术优势比照
下一页: 昌邑路焕新!历时一个月这条路人行道变晓畅、车行道更平整
  • 热销产品

  • 咨询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