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是活着的天然遗产,承载着丰厚的文明价值。在陕西这片历史背景和文明深沉的沃土上,很多历经风雨、见证沧桑的古树名木矗立其间。
11月15日,记者从西安驱车200多公里,来到坐落黄陵县的黄帝陵,看望千年古柏。
清晨的黄帝陵,晨雾充满,宛如仙界。不远处,一株参天侧柏苍劲挺立、枝繁叶茂,展示出强壮的生命力。这便是根植于黄帝陵5000多年的黄帝手植柏。
黄陵县撒播着一句歌谣:“七搂八拃半,疙里疙瘩不上算。”这句线个人手拉手还合抱不拢树干,形象地描绘了古柏的粗大健壮与陈旧。依据丈量,这株侧柏高19.5米、地围11.6米。
“历经5000多年的沧桑剧变,黄帝手植柏仍旧枝繁叶茂、活力盎然。这不只归功于它本身强壮的长命基因,也与历朝历代的人们对它的精心维护密不可分。”黄帝陵维护办理服务中心护林科科长李小军说,“黄陵县有3株5000多年的侧柏,在黄帝陵就有两株,分别是黄帝手植柏和保生柏,另一株在间隔黄帝陵20公里的阿党镇川庄村,为老君柏。咱们对这3株侧柏施行了一系列维护的办法,包含生境改进、围栏和地上架空、复壮引根、杀虫消毒、树体防腐与修补、区域防雷等。其间,防雷是最重要的维护的办法。”
“对黄帝陵的古柏,咱们选用全方位防雷维护法。在轩辕庙内南侧特别设置了6个雷电阻拦点,重点维护黄帝手植柏、保生柏。”李小军说,“全方位防雷维护法,不只对黄帝陵的林木起到全掩盖维护的效果,也为黄帝陵地表建筑物、陵区工作人员以及游客供给了安全保证。”
人们常说“人挪活,树挪死”。这株老君柏就有“挪窝”的阅历,而且成长得非常旺盛。2009年,延安市发动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老君柏的成长方位刚好坐落这个水利枢纽工程的范围内,面对被吞没的风险。通过两年的前期计划拟定和技能预备,2011年,黄陵县林业局对老君柏施行了维护性移植办法,将其搬迁到间隔旧址2.5公里外的新地址,也便是它的“新家”。
关于一株扎根千年的古柏来说,忽然“挪窝”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应战。怎么挪?挪去哪里?新环境能否习惯?这些都是要处理的问题。
“为防止古柏在新址呈现不服水土,咱们将旧址的土壤、周围的树木和草类等一起搬迁,尽可能坚持其原始的成长环境,并施行了修剪、断根、复壮、土球绑扎、吊装运送、水肥办理、土壤办理、病虫害防治、防雷电等多道工序。”黄陵县林业局生态修正股工程师田鹏飞说。
2009年11月30日,老君柏被断根旧址维护;2011年3月26日,被吊装移植;2016年3月底,移植后5年维护期完毕,经专家勘察,老君柏成长旺盛,标志着“挪窝”功德圆满。“挪树的杂乱程度显而易见,但终究的成功便是最好的报答。我还记得挪树那天,乡民都来帮助,老人们抚摸着古树,热泪盈眶。他们在古树下摄影纪念,见证这一时间。对他们来说,古树承载着他们的回忆。”田鹏飞说。
古树名木是大天然留存的珍宝,作为“有生命的文物”,它们好像“活化石”,静静地诉说着年月的故事,以不平的姿势耸峙百年千年,成为共同的天然和文明财富。
陕西省现有古树名木72.7万余株。其间,散生古树名木1.1万余株、古树群271个71.6万余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2022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第2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成果为: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有508.19万株,其间,5000年以上树龄的古树有5株,均在陕西。这5株古树,黄陵县有3株,分别是黄帝手植柏、保生柏、老君柏;别的两株分别是白水县的仓颉手植柏,洛南县的页山古柏,均是侧柏。
2024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同意黄陵县展开国家古树名木维护试点工作。黄陵县严厉遵从《陕西省古树名木维护法令》,依据“分级、分类、全面、体系、可继续”的维护准则,逐步齐备维护办理体系,并探究科学有用的维护办法。依据第2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成果,黄陵县共有散生古树233株、古树群14个。坐落黄帝陵的桥山古柏群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无缺的古柏群,具有8.3万余株古柏,其间超越千年的柏树达3万多株。这些古柏并非天然构成,而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祭祀黄帝时栽种的。
中华文明源源不绝,轩辕黄帝的传说自古撒播。千百年来,这些古柏扎根于此,静静见证了很多中华儿女寻根溯源的瞬间,见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生生不息和源源不绝。(田若楠)
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协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维护联络咱们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告发电话告发邮箱: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告发电话告发邮箱:rmw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